开拓“食药同源”绿色养殖新理念,引领食品安全保民生 ——访北京农学院教授刘凤华

2019年7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第194号公告,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为维护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我部决定停止生产、进口、经营、使用部分药物饲料添加剂,并对相关管理政策作出调整。

2020年1月1日起,194号公告实施已有一年有余,可饲用天然植物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尤其在饲料领域的应用较少。禁抗替抗在我国畜牧养殖中逐渐得到哪些落实?抗生素超标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及动物性食品农药残留等问题是否得到遏制?怎样在减抗替抗中发挥好可饲用天然植物的作用?7.6是怎样脱颖而出成为饲料领域的新品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专访了北京农学院刘凤华教授,请她为行业内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做详细解答。

刘凤华
北京农学院教授;中关村中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畜禽健康养殖研究分中心副主任。

编辑:刘教授您好,药物残留是动物性食品现在较突出的问题。为切实禁止抗生素滥用,保护动物健康生长,“减抗替抗”在我国畜牧养殖中逐渐得到哪些落实?天然植物饲料原料这一概念是怎么提出的?其与传统化学药物抗生素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刘教授:众所周知,食品安全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药物残留。复旦大学的研究报告调研了长三角上千名在校的健康儿童,结果70%左右抗生素尿检阳性,其中很大部分是兽用抗生素,这将严重危害下一代健康。

农业农村部第194号公告主要内容是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饲料中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这标志着畜牧业开始实施史上最严格的禁抗、限抗、无抗政策。该公告的出台为我国畜牧业实施减少和替代抗生素指明了新的方向,公告所释放的政策红利对中医药理论特别是食药同源养生理论指导下的天然植物饲料原料的推广应用起到关键作用。所谓天然植物原料特指2013年版《饲料原料目录》第三部分新增的7.6项下可饲用天然植物原料,截止目前已经有117种可饲用天然植物原料,它们将在替代化药抗生素等促生长类药物添加剂中发挥重要作用。

可饲用天然植物饲料原料的起源——即2013版《饲料原料目录》第三部分7.6项下的可饲用天然植物,是中兽医药联盟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许剑琴教授带领联盟专家推荐并主审新增加的食药同源中药品种,来源于卫生部公布的《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从食药同源物品名单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中,遴选出115种食药同源中药作为可饲用天然植物列入2013版《饲料原料目录》,后增补2项一并列入2013版《饲料原料目录》第三部分7.6项下。7.6的设立公认是为日后的饲料工业自主创新和减抗替抗奠定了法理基础,而7.6项下新增的这117种天然植物饲料原料就是目前联盟的宣传语,“一想7.6,立马找联盟”的来由。它是政府法规规定的饲料原料的新品类,是饲料行业减抗替抗的创新趋势,对畜牧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与化药抗生素促生长作用机制不同,实践证明,这些食药同源中药本身纯属天然性产物,具有多功能性、无或低毒副作用、不易产生抗药性,可促进动物消化吸收,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生产性能,改善动物健康状况,调节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升畜产品品质风味等。研究发现,部分中草药富含氨基酸、鞣质、多糖、微量元素、色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可以补充动物饲料营养物质,显著改善动物适口性以及产品品质等。

充分发挥这些可饲用天然植物的作用,对我国减抗替抗和畜牧业的绿色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但各种原因,7.6可饲用天然植物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尤其在饲料领域的应用较少。

编辑:您反复重点强调的7.6,具体来讲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7.6是怎样脱颖而出成为饲料领域的新品类?7.6天然植物饲料原料形成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刘教授:刚刚提到,7.6是指2013版《饲料原料目录》第三部分新增的7.6项,即可替代化药抗生素等促生长类药物添加剂的117种天然植物饲料原料(仅指所称植物或植物的特定部位经干燥,或粗提,或粉碎获得的产品)。

食药同源动物保健理论就是7.6项天然植物饲料原料新品类形成的理论基础。“食药同源”源自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581-682)《千金药方·食治卷》,他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疾则谓之药。……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耳;若能用食平疴遣疾者,可谓良工。”

7.6既有“194公告”带来的政策红利,又有强劲的安全健康营养美味动物源食品的市场需求,更有祖国传统医学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带着中医药+食品安全+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7.6饲料原料创造的巨大市场空间一定能为饲料企业带来发展的机遇,因为品类的未来决定着我们企业品牌的未来。

可饲用天然植物原料7.6这一新品类,它的认知着力点是它们具有营养、促生长、促繁殖、调控营养物质代谢、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改善动物产品品质等功效。健康的动物不会生病,自然不必用药这就确保了食品安全,让动物在健康的状态下发挥出最佳的生产性能,表达最优质健康营养美味的动物源食品品质,这就是7.6的底层逻辑。

编辑:我们知道,“食药同源”这一概念经常出现在中医药理论中,那么又是如何体现在动物中的?联盟团体标准的作用以及应用于畜牧养殖中的中草药质量与人用中药的质量要求有何差异?

刘教授:“食药同源”中药通常与中医养生理论密切相关。117种可饲用天然植物进入饲料原料目录7.6后,它其实也把中医的养生理论也带入饲料行业。通过可饲用天然植物产品在饲料中的长期添加,联盟提出了给动物“主动健康”的理念,体现养重于防、防重于治这样一个健康养殖过程中。因为养生理念直接针对着动物生产中无处不在的应激亚健康状态,通过调理动物的脏腑机能、非特异性免疫,保障了动物的健康,不仅解决饲料安全,保证动物类食品安全,还提升了畜产品品质风味,这也是现在许多学者、饲料生产企业、中兽药生产企业、畜禽养殖企业等,都看好天然植物饲料原料的应用和开发前景的原因。

在畜牧养殖中的7.6可饲用天然植物质量与人用中药的质量没有差异。目前2013版《饲料原料目录》7.6项下可饲用天然植物与其他饲料原料不同之处在于饲料原料列表最后一栏强制性标识目前尚是空白,这将严重影响它们的流通交易和生产应用,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标准,给出强制性标识指标,以真实作为底线,其次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要满足用量大,综合成本低的市场需求,这使得可饲用天然植物原料标准呼之欲出。

随着农业农村部第194号公告的实施,巨大的政策红利如何落实?这些原料如何交易?2019年国家颁布了《团体标准管理规定》,中兽医药联盟确定2019年为中医药+畜牧业标准化元年。团体标准制修订正是对中药原料的生产、流通、交易、使用等产业环节进行规范。因此要求饲料天然植物原料团体标准制定中首先要适应市场机制,快速,集中,管用,同时兼顾中药材的综合利用。2020年疫情期间,经过全国范围严格的线上线下论证,2021年1月,黄芪、甘草等12项团体标准发布实施。这些天然植物饲料原料团体标准实现了从无到有,从0到1的突破。为此2021年联盟成立了标准委员会,标准制修订自此常态化。

我们希望所有致力于7.6饲料新品类的企业积极参加到团体标准的制修订中,通过采标生产,快速进入到7.6领域,抢占7.6的制高点,先入为主,打响企业的品牌。与标准相适应,联盟可饲用天然植物团体标准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监测,联盟已联合国内权威机构打造自己的认证实验室,为7.6饲料新品类保驾护航。

编辑:据悉,早在2016年,您已经将食药同源饲养科研技术应用于猪的饲养。并培育出低胆固醇猪肉。除了低胆固醇之外,还有哪些营养指标较普通猪肉来说有明显优势?食药同源饲养科研技术还能扩大哪些畜禽产品商品化?

 刘教授:这要从我们科研团队近30年的科技攻关说起。自1995年开始中国农业大学许剑琴教授与我所在的北京农学院中兽医药教学科研团队就从应激与脾虚的机制与中药调控对动物亚健康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我们把中医病证模型与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学相结合做了深入研究。强大的基础研究实力让我们对动物的亚健康有了深层次认识,把治未病归纳为“调节天然免疫、促进组织损伤修复和调控营养代谢”的高度,以此为基础开发了系列动物保健产品,并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部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农业农村部2019农业农村部百项农业重大科技成果,聚焦在猪业就是把中医食药同源养生理念用于生猪的保健,通过抗应激、调理脏腑机能和营养代谢,杜绝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化药,保障猪在健康的状态下生产安全健康营养美味的猪肉产品,保健后的猪肉感官性状评价差异显著,保健猪肉农业农村部100多个批次的检测报告,胆固醇含量是普通猪肉的1/3-1/2(32.5mg/100g),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出普通猪肉5-6倍以上(181.2mg/100g),蛋白质是普通猪肉的2.6倍,创福布斯世界纪录。对白猪我们可以把年猪的风味在六个月内表达出来;在黑猪能使7月龄的猪肉品质及风味达到9月龄水平,提前出栏。结果显示,在总采食量相同的情况下,试验组增重高于对照组,平均每头多增加3.93kg,饲料利用率、胴体重相对较高,背膘降低、发病率降低。

目前在联盟指导下,已经在山西率先打通全产业链,开展了吕粮山猪的产业实践,将食药同源中药,也就是7.6项下天然植物饲料原料相关的养生理念、原理、方法、技术和产品贯穿于生猪生产、生猪保健、疫病防控、饲料替代、新饲料原料开发、饲料添加剂、动物福利等各个环节,生产的吕粮山猪猪肉品质大幅度提升,其中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风味氨基酸大幅度提高,受到消费者青睐,已连续在太原开了近200家连锁店。山西的实践让联盟为养殖业实现减抗、替抗、无抗、绿色发展打造了样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样板将推动食药同源中药动物保健技术的转移和推广,把中国食药同源生态地理标志数字化产业园示范做大做强。

我国养殖业的存量很大,是世界养猪第一大国,平均两个人消费一头猪,年出栏大约7亿头猪,另外有4000多万头基础母猪;近150亿只鸡、46亿只鸭、6亿只鹅;4亿头羊,5000万头牛。我们团队几十人30年不间断的科技成果覆盖到了上述动物品种,可见7.6创造新品类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编辑:听您的讲述,7.6天然植物原料概念的提出以及相应的团标制订真是太及时必要了。那下一步,联盟在标准体制建立、饲料领域品牌建立上,又有哪些规划呢?

刘教授:鉴于中关村中兽医药联盟主持推荐了117种食药同源中药列入2013版《饲料原料目录》7.6,伴随着“一想7.6,立马找联盟”的口号,发挥联盟平台为企业“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作用,继续发挥产业技术研发、成果转移的优势,认清楚“194号公告”主战场转移到饲料领域,中医药决战的地点发生了变化,语境要随之发生变化:减抗替抗,提高生产性能、提升产品品质与风味。

下一步联盟将在团体标准制修订、中国食药同源生态地理标志园区建设上,在7.6饲料原料基地建设上,为盟员服务,协助企业采标生产。充分认识饲料新品类的战略价值——中医药+饲料,创造出“主动健康”新理念的价值。打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之间的壁垒,带动行业充分认识中兽医药对健康养殖业的战略意义。

最后,我要说的是“中医药+畜牧业”是联盟十四五提出的发展战略。联盟的使命是通过中医药+饲料、+兽药、+养殖、+食品的系统解决方案,构建安全优质肉蛋奶为标志的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命运共同体;以联盟团体标准-规范-监管-认证-示范的战略,建立市场化、操作性强、管用的中医药特色标准体系,通过标准链的创新,以食药同源中药动物保健技术转移和推广为切入点建设现代农业新经济体系,探索我国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之路。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