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兽医药创新发展论坛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徐凌川老师报告节录

pan>

  
  根横切面加95%乙醇-浓硫酸(1:1)1滴,镜检:初黄绿色至绿色,5~10min后由蓝绿变成蓝,持续1h以上,然后变为浊蓝色而消失。
  
  北柴胡显色部位在木栓层以内到达次生韧皮部之间
  
  【质量评价】
  
  水分不得过10.0%,
  
  总灰分不得过8.0%,
  
  酸不溶灰分不得过3.0%
  
  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1.0%,
  
  醋北柴胡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2.0%
  
  北柴胡药材和饮片 含柴胡皂苷a、d的总量不得少于0.30%
  
  伪品:大叶柴胡
  
  伞形科植物大叶柴胡 Bupleurum longiradiatium Turcz.的根茎。有毒。
  
  根茎圆柱形,表面密生环节,断面有髓。质坚硬。有特异香气。
  
  加95%乙醇-浓硫酸显色部位为整个横切面。
  
  三岛柴胡(川岛柴胡、31号黄柴胡)
  
  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
  
  表面淡灰黄色或淡黄色,有纵皱纹及横生皮孔
  
  7、甘  草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赤皮断理,看之坚实者,是抱罕草,最佳。抱罕乃西羌(甘肃一带)”
  
  来源:为豆科植物
  
  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
  
  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
  
  产地:
  
  ◆甘草主产内蒙古、东北;
  
  ◆胀果甘草主产新疆、陕北三边及甘肃河西走廊;
  
  ◆光果甘草主产新疆,欧州(洋甘草)。
  
  秋季采收根及根茎,晒至半干,然后按粗细、大小分等扎捆,晒至全干。
  
  规格等级:
  
  部颁标准,按质量分为西草、东草两个品别。再按部位和形态,西草分大草、条草、毛草、草节、疙瘩头等5个规格7个等级;
  
  东草分条草、毛草2个规格4个等级。
  
  ●西草以外皮细紧、有纵纹、色红棕、质坚实、体重、粉性足、 断面黄白色为佳。
  
  ●东草外皮粗糙、质松、粉性较差,断面深黄色。
  
  西草:按部位和形态,分为5个规格7个等级
  
  1、大草  统货。圆柱形,切口整齐。长25~50cm,顶端直径2.5~4cm。
  
  2、条草   单枝顺直。
  
  一等:顶端直径1.5cm以上。
  
  二等:顶端直径1cm以上。
  
  三等:顶端直径0.7cm以上。
  
  3、毛草  统货。圆柱形弯曲的小草,顶端直径0.5cm以上。
  
  4、草节
  
  一等:圆柱形。长6cm以上,顶端直径1.5cm以上。
  
  二等:顶端直径7mm以上。
  
  5、疙瘩头  统货。加工条草砍下之根头,呈疙瘩头状。
  
  东草  按部位和形态分为条草、毛草2个规格4个等级。
  
  1、条草
  
  一等:圆柱形,长60cm以上,芦下3cm处直径1.5cm以上。
  
  二等:长50cm以上,芦下3cm处直径1cm以上。
  
  三等:长40cm以上,芦下3cm处直径0.5cm以上。间有弯曲分叉的细根。
  
  2、毛草  统货。圆柱形弯曲的小草,芦下直径0.5cm以上。
  
  性状鉴别  :
  
  ●内蒙甘草
  
  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2.5cm。
  
  表面红棕色,具沟纹、皱纹及细根痕
  
  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显粉性,环纹和菊花心明显,有裂隙
  
  气微,味甜而特殊。
  
  根茎有芽痕和髓。
  
  ●胀果甘草  木质粗壮,有分枝,外皮粗糙,灰棕色。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射线皱缩裂隙多。
  
  ●光果甘草  质地较坚实,外皮不粗糙,灰棕色,皮孔细。断面韧皮射线平直,裂隙少。
  
  以外皮细紧、色红棕、质坚实、体重、断面黄白、粉性足、味甜者为佳。
  
  甘草节主治风温痹痛、强坚筋骨;而甘草梢多用于治茎中痛、利水通淋。朱震亨:欲达下焦,须用(甘草)梢子。(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列为“金元四大家”)。 但甘草梢的作用远不仅于此,若配伍得当还能益气通络。对于中兽药来说,希望从中有所借鉴,又便宜、又有效。
  
  成分与质量:
  
  三萜类:含甘草甜素(甘草酸的钾、钙盐)、甘草次酸、24-羟基甘草次酸、光果甘草次酸等。
  
  黄酮类:甘草苷、甘草苷元、异甘草苷、异甘草苷元、新甘草苷、新异甘草苷、光果甘草苷等。
  
  甘草酸不得少于2 .0%。
  
  甘草苷不得少于0.50%。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量同白芍。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六六六(总BHC)不得过千万分之二;
  
  滴滴涕(总DDT)不得过千万分之二;
  
  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之一。水分不得过12%.
  
  总灰分不得过7%,酸不溶灰分不得过2%。
  
  8、黄  芪
  
  来源:为豆科植物
  
  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
  
  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干燥根。
  
  产地:
  
  蒙古黄芪   主产于山西浑源、繁峙、应县、代县、阳高、天镇,内蒙古武川、武东、固阳、集宁等地,甘肃陇西、河北沽源、张北等地。栽培。
  
  ◆膜荚黄芪  主产黑龙江的牡丹江、齐齐哈尔,吉林延边、浑江、通化,辽宁铁岭、阜新、北票,内蒙古、山西等地。栽培。主产于山西绵山的蒙古黄芪,习称绵芪或西黄芪。主产于内蒙的蒙古黄芪,习称蒙芪。
  
  ● 以山西浑源、繁峙;甘肃岷县、内蒙武川、武东等地产量高,质量优。
  
  ◆商品来源于人工栽培和野生。
  
  ◆用量大,有“补气固表之圣药”之称,广泛用于临床配方和补益美容。含黄芪的中成药200余种,如:十全大补丸、人参归脾丸、冠心苏合片、人参北芪片等。
  
  ◆传统大宗出口商品,远销东南亚、日本、新加坡、缅甸、印度、马来西亚、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冲正芪、正副炮台芪、红蓝芪等,深受外商好评。
  
  ◆野生资源蕴藏量为4600万kg,但很难提供商品药材;种植面积30多万亩以上;年需求量3500万kg以上(即3.5—3.8万吨)
  
  商品种类:
  
  蒙古黄芪:栽培3年的秋季到霜降或萌芽前采挖。除净须根及茎基,晒至七八成干时,再按5kg左右捆扎成把,架起晒至全干。
  
  膜荚黄芪:栽培1年采收根部,晒干。(河北安国、山东等地)
  
  生黄芪片:取原药材,拣去杂质,切去残茎,分大小条,清水浸泡,闷润12~24h,至内外湿度一致,切2.5mm厚片,晒干。
  
  蜜黄芪:每100kg生黄芪片用炼蜜25kg,拌匀,闷润2~4h,微火加热,翻炒至表面显金黄火色、透香气、不粘手,取出,摊晾散热,干燥。
  
  性状鉴别:
  
  蒙古黄芪根
  
  ◆细长圆柱形,多单枝,根头部少枯朽。
  
  ◆表面灰黄色。
  
  ◆质柔韧。断面纤维性,皮部淡黄白色,木部黄色,形成层环纹棕色,具明显的菊花心。栽培品断面皮、木部均较紧密。
  
  ◆气香特异,味微甜,生豆腥气浓。
  
  膜荚黄芪根
  
  ◆长圆柱形,下部有分枝,栽培品分枝较多;野生品上端枯朽而称“空头”。
  
  ◆表面灰褐色。
  
  ◆质坚实,体重。断面纤维性并有粉性,皮部稍松,淡黄白,木部黄色,菊花心明显,习称“皮松肉紧”。
  
  ◆气香,味甜,嚼之有豆腥味。
  
  黄芪片
  
  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切面黄白色,皮部显裂隙,木部黄色,环纹及放射纹。周边灰黄色或浅棕褐色,有纵抽皱,质坚略韧。有豆腥气。
  
  炙黄芪 切面金黄色。质较脆。略带黏性,味甜。
  
  化学成分:
  
  皂苷类:黄芪甲苷,并含黄芪乙苷和黄芪丙苷等;
  
  黄酮类:芒柄花黄素等;
  
  黄芪多糖;
  
  多种氨基酸等 。黄芪甲苷含量常作为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现版药典又增加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作为控制指标。
  
  质量要求:
  
  1、性状评价以条粗长、质坚而绵、断面色黄、粉性足、味甜、豆腥气浓者为佳。
  
  2、浸出物水溶性浸出物(冷),不得少于17.0%。
  
  3、含量测定  HPLC法测定,
  
  黄芪甲苷:药材及饮片不得少于0.040%;炙黄芪不得少于0.030%。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药材、饮片及炙黄芪不得少于0.020%。
  
  附注:
  
  红芪多序岩黄芪 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干燥根。列入中国药典。 主产于甘肃武都、宕昌、临潭、岷县;四川松潘、南平、茂汶也产。多为栽培品。
  
  圆柱形。表面灰红棕~红褐色,有纵皱纹、皮孔及少数支根痕;外皮脱落处淡黄色。质硬韧致密,断面纤维性,并显粉性,皮部黄白,木部淡黄棕,环纹及菊花心明显。气微,味微甜,有豆腥味。
  
  炙红芪   圆形或椭圆形厚片。切面有曲折裂隙,有放射纹。周边红棕色,略有光泽。具蜜香气,味甜,略带粘性,豆腥气。组织中有晶纤维 。45%乙醇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30.0%。
  
  贮藏:
  
  ◆ 贮存于干燥通风处,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60~75%。商品安全水分10~13%。
  
  ◆吸潮后易生霉、虫蛀。
  
  ◆贮藏期间应定期检查,发现轻度霉变、虫蛀,要及时处理。
  
二、九蒸九制中药材的质量简析
  
  1、何首乌
  
  生品:二苯乙烯苷≥1.0%结合性蒽醌≥0.10%
  
  饮片:二苯乙烯苷≥1.0%结合蒽醌≥0.05%
  
  制何首乌:二苯乙烯苷≥0.70%游离蒽醌:以大黄素和 大黄素甲醚的总量计, 不得少于0.10 %如果以二苯乙烯苷衡量,越炮制到位含量越低!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含何首乌保健食品监管有关规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结果,为加强含何首乌保健食品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食用安全,总局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有关专家对何首乌作为保健食品原料问题进行了反复研究论证,
  
  分析何首乌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
  
  ①没有正确应用,缺乏辨证论治;
  
  ②中药来源品种问题;
  
  ③未能正确炮制问题;
  
  ④制剂工艺疏忽;
  
  ⑤患者体质差异;
  
  ⑥长期过量应用;
  
  ⑦不良反应监察体系不健全;
  
  ⑧环境问题,农残污染;
  
  2、黄精
  
  生黄精:黄精多糖以无水葡萄糖计≥7.0%
  
  3、地黄
  
  4、女贞子
  
  8、10、12月份生品与制品中红景天苷的含量(mg•g-1)分别为:
  
  3.21±2.24、2.78±0.72、0.94±0.51和 4.16±2.04、3.59±1.77、2.16±0.98。酪醇的含量(mg•g-1)分别为: 0.46±0.32、0.83±0.55、0.41±0.35和 0.51±0.299、1.95±1.22、0.70±0.69。
  
  女贞子炮制后部分成分增高原因:
  
  女贞子中含有环烯醚萜苷类成分: 女贞苷、特女贞甘、女贞苷13、异女贞苷等, 这些成分均含有红景天苷的母核,清蒸、酒蒸、酒炖炮制后,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性质不稳定,加热水解后变为次级环苷类成分红景天苷,酪醇是红景天苷的苷元,红景天苷进一步水解可生成酪醇。
  
  芪贞增免颗粒(发酵型)
  
  产品特点:
  
  1、中药经典组方,精选益生菌发酵提取,补气健脾,促进家禽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等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可有效防治各种免疫抑制性疾病,降低免疫抑制。
  
  2、通过显著提高机体免疫细胞因子(白介素-2、白介素-6、干扰素等)的含量,根本性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构筑机体第一道免疫防线,阻挡、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3、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延长机体高抗体水平的持续时间,预防、控制鸭大舌头病等病毒性疾病的发生。
  
  4、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的含量,增强体液免疫和局部细胞免疫能力。
  
  5、纯中药,无药残,安全高效,特别适合规模化养殖
  
三、发酵中药的开发与应用
  
  中药发酵:将净制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利用霉菌或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炮制方法。中药发酵品不仅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中药发酵也是中药炮制的特色之一。
  
  它涵盖了微生态学 、发酵工程 、生物工程及药物分析等学科的综合研究手段 。
  
  发酵中药是将天然药物(中药)提取液以优选的肠道益生菌菌群中一种或几种、一株或几株益生菌作为菌种,利用微生态学、仿生学的方法,通过生物嫁接的方法,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生物学转化,将中药的大分子物质,经过微生物转化成为能够被人体肠道直接吸收的小分子成分,使中药成为快速吸收、定量疗效的新型药物。 中药发酵是手段是过程,发酵中药是指经过发酵后制成的中药药物 。
  
  1、关于中药发酵的概念:
  
  中药发酵:将净制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利用霉菌或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炮制方法。中药发酵品不仅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中药发酵也是中药炮制的特色之一
  
  (一)、发酵是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之一
  
  (二)、中药发酵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三)、微生物发酵中药的研究展望
  
  发酵中药是传统中药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完美结合。
  
  利用发酵工艺技术来炮制中药和制备微生物中药应该深入研究,摸清规律,制定可行的符合实际的标准,最终达到广泛应用。
  
  这种新兴的微生物中药制剂,在抗生素耐药、超级细菌、新疾病谱出现的形势下具有重要意义。
  
  对中兽药来说,“减抗养殖、无抗养殖”是大势所趋
  
四、中药发酵制剂举例
  
  1、发酵中药、中成药、保健食品
  
  2、传统发酵制剂: 片仔癀、各种曲剂。
  
  3、现代发酵制剂:乌灵颗粒、百令胶囊等。
  
报告人——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徐凌川老师

,

一、几种道地中药材的鉴别
  
  (一)基本概念
  
  1.中药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2.中药材
  
  中药材:是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称为“药材”,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迄今为止,中药材的总数量已近13000种。
  
  3.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要的加工品称之为饮片,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传统特色之一。
  
  4.中成药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包括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等多种剂型。
  
  5.正品
  
  凡是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中药来源的品种均为正品。
  
  6.优质品
  
  完全符合或超过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和质量各项指标的中药商品为优质品。
  
  7.代用品
  
  代用品:因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与正品相似而被代用的中药商品称为代用品。
  
  8.伪品
  
  伪品:凡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9.劣品
  
  劣品:虽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所规定的中药来源品种,但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的中药均为劣品。
  
  10.混淆品
  
  混淆品:因中药品种的混乱、名称相同或形状相似等原因引起混淆现象的中药商品,称为混淆品
  
  (二)、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
  
  1.目的
  
  对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就是保证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两条原则是中药研究、生产和临床应用的准绳。
  
  2.意义
  
  中药饮片鉴定的意义就是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与有效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的生产和使用提供质量标准和鉴定方法、为中药研究的准确性提供技术支撑。称为混淆品。
  
  (三)、中药饮片鉴别的常用方法
  
  在药材市场和临床应用中,中药饮片的鉴别以性状鉴别和传统的经验鉴别为主。
  
  主要应用人的感官,采用眼观、手摸、鼻嗅、口尝、辅以水试和火试等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折断现象、气、味。
  
  主要工具有放大镜,紫外光灯、酒精灯、水、烧杯等。
  
  掌握中药饮片的鉴别特征是中药师中药调剂员的基本功,有必要提高执业中药师、企业采购负责人,仓库管理人员的中药饮片的鉴别能力。
  
  1、大 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下品。
  
  历代本草均有记载;
  
  历代本草所载大黄,可能包括大黄属掌叶组的一些植物,认为主要为掌叶大黄等正品大黄。
  
  来源:为蓼科植物
  
  ◆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 Rheum tanguticum
  
  西、北 Maxim. et Balf.
  
  ◆药用大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l.
  
  南的干燥根及根茎。
  
  掌叶大黄:甘肃、青海、西藏;
  
  唐古特大黄:青海、甘肃、西藏
  
  药用大黄:四川、贵州、湖北、陕西、云南
  
  产地:
  
  ◆掌叶大黄主产甘肃礼县、宕昌、岷县、文县,青海同仁、同德、贵德,西藏昌都、那曲。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也有。
  
  ◆唐古特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祁连山北麓,西藏东北部及四川 西北部。
  
  前二者习称西大黄、北大黄或重质大黄。
  
  根据产地西大黄又分为西宁大黄和铨水大黄,前者主要产于青海,后者主产于甘肃。目前甘肃是掌叶大黄重要的栽培基地,甘肃礼县大黄获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品种 。
  
  ◆药用大黄    主产四川阿坝、甘孜、凉山、雅安及南川等地。贵州,湖北及陕西等地也产。称南大黄、川大黄、雅黄或轻质大黄。
  
  种类(一):
  
  西大黄:栽培者于第3-4年的秋末至次春发芽前采挖根及根茎。去净泥土、残茎及须根,刮去粗皮,按大小分档,熏干、阴干、晾干或烘干。
  
  取西大黄块大者于竹笼中撞光,加工成卵圆形,习称“蛋吉”。
  
  将蛋吉纵切成瓣为半圆形块,称为“蛋片吉”。
  
  取西大黄较大块于竹笼中撞光,横切成段,按大小分等,分别称为“中吉”、“苏吉”、“小吉”。
  
  取原药材中的主根及支根,撞去外皮,习称“水根”。
  
  南大黄   取药用大黄的根与根茎,切段或加工成马蹄形,晾干。
  
  种类(二):
  
  大黄片:取原药材,浸泡或喷水闷润使软,切厚片或小方块。
  
  酒大黄:大黄片加酒拌匀,闷透,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熟大黄:大黄片块,加黄酒拌匀,置罐内封严,炖或蒸至内外黑色。
  
  醋大黄:大黄片用米醋拌匀,闷润至透,文火炒干,取出。
  
  大黄炭:大黄片置热锅内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晾干。
  
  清宁片 取药材煮熟,加黄酒(100∶30)再煮成泥状,晒干,粉碎,过筛,再与黄酒、炼蜜混合成团,煮透,揉匀,搓条,50~55℃干燥,七成干时,于容器内闷约10天,至内外一致,切厚片,晾干。
  
  商品特征:
  
  西大黄
  
  ◆根茎圆柱形、圆锥形或不规则块片状。
  
  ◆去外皮者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类白色网状纹理,习称“锦纹”;未去外皮者表面棕褐色,有横皱纹及纵沟。
  
  ◆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习称“高梁碴 ”;
  
  ◆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无星点。
  
  ◆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被染成黄色。
  
  南大黄
  
  ◆类圆柱形似马蹄。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
  
  ◆质较疏松,易折断,断面黄褐色,多孔隙。
  
  ◆髓部星点较大,散在。
  
  性状鉴别    主根及根茎发达类型
  
  ◆圆柱形、圆锥形或不规则块片状。
  
  ◆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类白色网纹;未去外皮者表面棕褐色,有横皱纹及纵沟。
  
  ◆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
  
  ◆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无星点。
  
  ◆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被染成黄色。
  
  ●以个大、质坚实、气清香、味苦而微涩者为佳。
  
  1、西大黄
  
  (1)蛋片吉  为纵切成瓣的半圆形块。
  
  一等:每1000g  8个以内,糠心不超过15%。
  
  二等:每1000g  12个以内,余均同一等品。
  
  三等:每1000g  18个以内,余均同一等品。
  
  (2)苏吉  为横切的不规则圆柱形。
  
  一等:每1000g  20个以内,余同蛋片吉。
  
  二等:每1000g  30个以内,余同蛋片吉。
  
  三等:每1000g  40个以内,余同二等。
  
  (3)水根  大黄主根及支根的加工品,呈长圆锥形或长条形,长4~12cm,直径1.5~2.0cm。断面具放射状纹理。统货。
  
  (4)原大黄  统货。纵切或横切成瓣、段,块片大小不分
  
  附注:
  
  常见混淆品及伪品:
  
  (1)、藏边大黄:新折断面呈淡蓝至灰蓝紫色。香气弱,味苦微涩。为地区习惯用药。又称印度大黄。
  
  (2)、河套大黄:表面黄褐色,横断面淡黄红色。系伪品。
  
  (3)、华北大黄:体轻,横断面有细密红棕色射线,无星点,气微香,味苦。系伪品。
  
  ● 以上几种伪品大黄的荧光均显亮紫色或蓝紫色。
  
  2、苍术:术始载于《本经》上品。未分赤、白。“白术叶大作桠,根甜而少膏……赤术叶细无桠,根小苦而多膏”
  
  来源:
  
  菊科
  
  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 茅苍术、南苍术
  
  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z. 根茎.北苍术
  
  《中国植物志》将二者合成苍术一个种。
  
  茅苍术主产于江苏(茅山)、湖北、河南等省。
  
  北苍术主产于华北及西北地区。
  
  性状鉴别:
  
  ◆茅苍术
  
  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偶分枝。
  
  表面灰棕色,有皱纹、横曲纹。
  
  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点,习称“朱砂点”,暴露稍久,常可析出白毛状结晶,习称“起霜”。
  
  香气特异,味微甘、辛、苦。
  
  北苍术
  
  疙瘩状或结节状圆柱形。
  
  黑棕色,除外皮黄棕色。
  
  质较疏松,断面散有黄棕色油点,无白毛状结晶析出。
  
  香气较淡,味辛、苦。
  
  ●以个大、质坚实、断面朱砂点多、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
  
  木栓层间夹有1~数条石细胞环带。每条带由2~3层石细胞。
  
  皮层散有大型油室。
  
  韧皮部小,形成层环明显
  
  导管群内侧有纤维束,与导管群相间排列。射线宽
  
  髓部有油室散在。
  
  薄壁细胞中含菊糖及草酸钙小针晶。
  
  粉末:
  
  草酸钙针晶细小,不规则充塞于薄壁细胞。
  
  石细胞单个或与木栓细胞连结,多角形、类圆形或类长方形,壁极厚。
  
  纤维成束,长梭形,壁甚厚,木化。
  
  菊糖表面呈放射状纹理。
  
  油室碎片含红棕色分泌物
  
  【化学成分】
  
  茅苍术含挥发油5%–9%:茅术醇、β-桉油醇、榄香醇、苍术素及苍术酮 等。
  
  北苍术含挥发油3%–5%:苍术素、茅术醇、β-桉油醇、 α-没药醇及苍术酮 等。
  
  【理化鉴别】
  
  1、苍术对照药材和苍术素作对照,做薄层层析,在与对照药材和苍术素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紫外灯下,茅苍术断面不显亮蓝色荧光,北苍术断面显亮蓝色荧光。
  
  【质量评价】
  
  水分: 药材不得过13.0%, 饮片不得过11.0%,
  
  总灰分:药材不得过7%, 饮片不得过5%,
  
  含量测定:药材苍术素不得少于0.30%饮片苍术素不得少于0.20%
  
  3、白术  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
  
  来源: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根茎
  
  主产浙江、安徽、湖北等省。栽培。浙八味之一。
  
  栽培2-3年的冬季采收,烘干称“烘术”,晒干称“生晒术”。
  
  含挥发油:主成分苍术酮、白术内酯A、白术内酯B等。
  
  性状鉴别:
  
  肥厚拳状团块
  
  表面灰黄色,有瘤状突起、纵皱纹、沟纹及须根痕,有茎基。
  
  质坚硬,不易折断。
  
  断面烘术角质样,淡棕色,生晒术淡黄白,菊花纹散有棕黄色油点,油性
  
  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粘性。
  
  以个大、质坚实、断面黄白、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木栓细胞数列,内侧常夹有断续的石细胞环。
  
  皮层、韧皮部及木射线中有大型油室散在。
  
  形成层环明显。
  
  导管群中部有纤维束围绕导管,形成菱形。
  
  中央有髓部。薄壁细胞中含菊糖及草酸钙针晶。
  
  【粉末:淡黄棕色】
  
  草酸钙针晶细小,不规则充塞于薄壁细胞中,与菊糖混合。
  
  纤维长梭形,黄色,壁厚木化。
  
  石细胞淡黄色,类圆形、多角形或长方形。
  
  菊糖表面具放射纹理,与小针晶混合。
  
  【化学成分】
  
  挥发油1.4%左右,苍术酮、苍术醇,白术内酯A、B,
  
  【理化鉴别】
  
  1、白术对照药材作对照品,检测桃红色主斑点(苍术酮)
  
  2、乙醚提取液,滤过,滴于滤纸上,喷1%香草醛硫酸液,显桃红色,取适量滤液烘干,加10%香草醛硫酸液显紫色。
  
  质量评价:
  
  经验鉴别:个大、质坚实、断面色黄白,香气浓者为佳。
  
  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5.0%;
  
  SO2残留量:不得过400mg/kg;
  
  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不得少于35.0%;
  
  色度:在PH2-3条件下,55%乙醇冷浸液的颜色不应深于黄色9号标准比色度。菊科根及根茎类中药的共性:
  
  根圆柱形,根茎结节状圆柱形;
  
  断面有油点,香气浓,特异。
  
  术语:起霜、朱砂点、油头。
  
  典型的双子叶植物次生构造。
  
  木栓层夹有石细胞环带(苍术白术)。
  
  粉末:油室、分泌道,菊糖(苍术白术混小针晶)。
  
  4、白 芍:“芍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本草 经集注》有赤、白之分。
  
  白芍、赤芍来源有别,加工不同,功效各异。
  
  来源:
  
  毛茛科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干燥根。著名的“浙八味”之一。
  
  主产浙江东阳,安徽亳州,四川中江、山东菏泽等地。
  
  栽后3~4年后采挖,先煮后再刮皮,或先刮皮后煮(忌铁器)切段晒干。
  
  (1)、白芍
  
  一等:圆柱形,直或稍弯,去净栓皮,两端整齐。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质坚实体重,断面类白色或白色。长8cm以上;中部直径1.7cm以上。味微苦酸。无芦头、花麻点、破口、裂口、夹生。
  
  二等:长6cm以上,中部直径1.3cm以上,间有花麻点。
  
  三等:长4cm以上,中部直径0.8cm以上,间有花麻点。
  
  四等: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断面类白色或白色。长短粗细不分,兼有夹生、裂条、花麻点、碎节或未去净栓皮者。
  
  (2)、杭白芍:
  
  一等:干货。圆柱形,条直,两端切平。表面棕红色或灰棕色。质坚体重。断面微黄色或灰白色。味微苦酸,长8cm以上,中部直径2.2cm以上。无枯芍、芦头、栓皮、空心。
  
  二等:长8cm以上,中部直径1.8cm以上,其余同一等。
  
  三等:断面米黄色。长8cm以上,中部直径1.5cm以上。余同一等。
  
  四等:长7cm以上,中部直径1.2cm以上。其余同一等。
  
  五等:长7cm以上,中部直径0.9cm以上。其余同一等。
  
  六等:长短不分,中部直径0.8cm以上。其余同一等。
  
  七等:长短不分,中部直径0.5cm以上,间有夹生、伤疤。余同一等。
  
  性状鉴别直根系:
  
  ◆根圆柱形,平直或稍弯,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0.8~2.5cm。
  
  ◆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皱纹。
  
  ◆质坚实,断面平坦,类白色,角质样,环纹及放射纹明显。
  
  ◆气微,味微苦而酸。
  
  以根粗、质坚实、无白心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
  
  次生构造发达类型
  
  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和糊粉粒。
  
  显微鉴别:
  
  粉末类白色
  
  ◆ 无色糊化淀粉团块。
  
  ★草酸钙簇晶较多,直径11~35μm,有的一个细胞含2至数个簇晶,也有含晶细胞纵列成行。
  
  ◆ 木纤维长梭形,壁厚,微木化,具大圆形纹孔。
  
  成分与质量:
  
  含芍药苷、量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等;另含丹皮酚、苯甲酸、鞣质等。
  
  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2.0%。
  
  含芍药苷不得少于1.6%。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
  
  砷不得过百万分之二;汞不得过千万分之二;
  
  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取切片或粉末,加1%三氯化铁试液显蓝色。
  
  水溶液点于滤纸上,紫外光灯下有蓝色荧光。
  
  5、赤芍: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野生,晒干。
  
  圆柱形,
  
  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皱纹、横向皮孔,有时外皮脱落。
  
  质硬脆,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木部占大部分,环纹及放射纹明显,有裂隙,粉性。
  
  毛茛科芍药属共性
  
  根圆柱形,角质或粉质,具香气。
  
  正常次生构造的发达类型。
  
  粉末:淀粉粒(白芍糊化),草酸钙簇晶一个细胞2-多个或含晶细胞纵向排列成行。牡丹皮中淀粉粒(未糊化)、草酸钙簇晶同白芍,淡红色木栓细胞。
  
  含芍药苷、苯甲酸、鞣质等。白芍、赤芍。
  
  6、柴 胡:始载于《本经》上品。
  
  《本草纲目》“北地产者……谓之北柴胡……南土产者……正如蒿根”
  
  据考古代柴胡种类多,多为柴胡属,也有其他植物
  
  性状鉴别:
  
  ●北柴胡
  
  类圆锥形,长6-15cm。
  
  根头部膨大,常有残留的茎基或短纤维状的叶基,下部有分枝。
  
  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有纵纹、支根痕、皮孔。
  
  质硬韧,断面呈片状纤维性,皮部浅棕,木部黄白
  
  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
  
  根较细,圆锥形,少分枝。
  
  根头部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
  
  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近根头处有细密环纹。
  
  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
  
  具败油气。
  
  ●以根粗长、分枝少、质柔软、残留茎枝少者为佳。
  
  显微鉴别 :
  
  北柴胡
  
  木栓层数列细胞。皮层有油管及裂隙。
  
  韧皮部散有油管。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稀疏而分散;
  
  老根木纤维与薄壁细胞排列成几个断续的环,纤维壁厚,木化。
  
  【化学成分】
  
  柴胡皂苷a、b、c、d。
  
  还含挥发油、甾醇、香豆素等。
  
  【理化鉴别1】
  
  薄层层析:柴胡对照药材、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作为对照,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和荧光斑点。
  
  【理化鉴别2】
  
  柴胡水溶液振摇,有持久性泡沫产生。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