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报告:猪病辨证/案例剖析——蓝耳病___双簧辉

 一、猪蓝耳病的症候剖析:
  
  1、 蓝耳
  
  (1)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2)肾气通于耳。又心开窍于耳,耳藏精于心。《内经》
  
  (3)胃、膀胱、三焦、胆经、其经气皆直通于耳,其病候也皆反应于耳。
  
  (4)耳为肾之官,耳轮枯焦发黑为肾败,肾主藏精为五脏之根,
  
  (5)故耳廓萎缩是五脏俱衰的征兆。
  
  (6)耳朵、外阴部、腹部及口鼻皮肤呈青紫色,以耳尖发皱最常见。
  
  (7)耳叶焦枯,如受尘垢者,病在骨。《内经》。
  
  (8)对内耳有毒性的氨基甙类抗生素(如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硫酸霉素等)对肾脏亦有毒性作用,抑制肾功能的利尿剂(如利尿酸、速尿)
  
  2、早产/乳猪脐带肿大/出血
  
  (1)脐为生命之蒂,内通脏腑,偶或汁出,或赤肿,或生疮,俱为风湿相乘,脐风所致。
  
  (2)脐落生疮:感染水湿而成。
  
  (3)落脐疳:此处生疮,多变风症,风症一成,命根将绝。
  
  (4)脐湿疮:水湿浸脐,尿湿浸脐,遂致肚脐浸渍不干。
  
  (5)外风侵于脐中;或牵动脐带,水入生疮,客风乘虚而入,内伤于肾,肾传肝,肝传心,心传脾,脾传肺,肺蕴蓄其毒,发为脐风之病。
  
  (6)证:面赤啼哭者,心病也;手足微病,肝病也;唇青口撮,痰涎壅塞者,脾病也;牙关紧者,肾病也;啼声不出者,肺病也
  
  3、嗜睡
  
  (1)证属湿阻热郁,气机不畅。
  
  (2)多湿热壅盛,湿热蒙闭,气机不畅,神明失聪,故昏昏欲睡。
  
  (3)夜以阴为主,阳不入阴,故烦躁不得眠。
  
  (4)凡病喜仰卧者,实热;喜合面卧者,虚邪;喜向里卧者阴证。
  
  (5)太阳病欲解,则多眠,此神将复也;
  
  (6)少阴病脉沉细,但欲寐,此神昏也;
  
  (7)风温为病,当不了了,亦多眠也;
  
  (8)狐惑病,四肢沉重喜睡,上下唇有疮,此神恍惚也。
  
  (9)升降散加减。
  
  4、厌食与呕吐
  
  (1)食不下:太阴,腹满、宿食不消、
  
  (2)不欲食:厥阴病
  
  (3)默默不欲饮食:少阳病
  
  (4)呕吐:
  
  (5)胃为水谷之海。胃主受盛,脾司运化,人身赖之以生,将养乖宜,致有呕吐之患。
  
  (6)呕吐之症:或为寒气内蓄;或为暑气所干;或为饮食所伤;或构结而气逆。
  
  (7)寒则温暖之;暑则清凉之;停食当从消化;痰积必须顺之。
  
  (8)有未周之儿,或乳母夏月当风取凉;或冬月触冒风寒,此乳乳儿,亦令呕吐,随其冷热而治之。
  
  5、发热
  
  6、咳嗽和喘
  
  (1)从中兽医学的角度分析,“虚邪共济”是猪蓝耳病的发病诱因,该病夏季多发,多因外感湿热化火,
  
  (2)导致升降失常、肺气不宣、阴阳失调、肝郁气滞。
  
  (3)哺乳仔猪发病死亡严重,也就是中医所讲的五脏处于“虚”时病毒乘虚而入,导致邪盛正衰、抗病无力所致。
  
  (4)猪蓝耳病属温热病,
  
  (5)治疗宜注重扶正祛邪、清热去火、润肺肺止咳、保肝养肾。
  
  (7)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8)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邪,乘夏则心先受邪,乘至阴则脾先受邪,乘冬则肾先受邪。
  
  (9)肺出气。肾纳气。升降往来。舒徐不迫。
  
  (10)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
  
  (11)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其因多端。外则六淫。内则七情。咸足以致之。
  
  (12)河间曰:治咳嗽者,当以治痰为先;治痰者,必以顺气为主。
  
  (13)实喘之证有二。一是郁闭。一是奔迫。
  
  (14)郁闭。气不达于外。而壅郁于内也。失血家阳来乘阴。此证为多。伤寒喘息者。用麻桂发之。血家忌汗。又忌升发以动其血。
  
  (15)奔迫。上气喘息。由于气盛于下。而逆于上。失血家火盛逼血。往往其气粗贲。宜大泻其火。
  
  (16)肾虚喘息。以气之根原于肾。失血家。火甚水枯。不能化气。是以气短而喘。咳逆喘息。颊赤咽干。
  
  7流产、早产、小产
  
  (1)肾气亏虚 禀赋不足,父母之精有失健壮,或怀孕过密,肾气不充,或孕后恣情纵欲,劳伤肾气,以至胎元亏欠,不能成实,发而为病。
  
  (2)气血虚弱 脾胃素虚,气血化源不足,冲任失摄或失养,以至胎不成实或胎元不固,发而为病。
  
  (3)阴虚血热 素体阴虚,或近食燥烈,过服温补,或久病温热,以至阴虚血热,热扰冲任,胎元受损,发而为病。
  
  (4)瘀滞胞中 妊娠后起居失宜,劳作不适,或止次流产后调摄不当,以至气血逆乱,瘀滞胞中,冲任不固,发而为病。
  
  •【辩证施治】
  
  •表现为胎漏、胎动不安,也可能发病便为堕胎、小产,自然滑堕。
  
  •根据脏腑气血的偏盛偏衰,施以对证保胎之法,切不可扰动胎气。
  
  •若见流产先兆,则按胎漏、胎动不安处理;若势不可留,则按堕胎、小产处理。
  
  (5)小产之证,有轻重,有远近,有禀赋,有人事。
  
  (6)由禀赋者,多以虚弱。
  
  (7)由人事者,多以损伤。
  
  (8)凡正产者,出于熟落之自然;小产者,由于损折之勉强。
  
  (9)此小产之所以不可忽也。
  
  (10)若其年力已衰,产育已多,欲其再振且固,自所难能。
  
  (11)凡见此者,但得保其母气,则为善矣。
  
  8、死胎、木乃伊胎
  
  (1)“子死腹中,其候心腹胀闷,重坠异常,产母面赤舌青,指甲皆青,口出恶臭。”
  
  (2)《丹溪心法》亦说:
  
  (3)“胎死腹中,则产母面青,指甲青,唇口青,口臭。”
  
  (4)在治疗方面,除强调谨慎之外,由于胎死腹中,大都有口臭、嗜睡、疲乏、面晦等中毒症状,因此中医强调宜速下救急的治疗原则,
  
  (5)如《景岳全书》;“子死之证,宜速用下死胎方下之”(妇人规•子死腹中)。
  
  9、共济失调:四肢划动、瘫痪、八字脚、抖动。
  
  (1)身体拘急
  
  (2)拘急属寒,及寒湿风湿。
  
  (3)经云∶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4)又云∶太阴司天之政,民病寒厥拘急。
  
  (5)初之气,风湿相搏,民病经络拘强,关节不利,治法盖小续命汤、仲景三黄汤之类是也。
  
  10、腹泻
  
  腹泻在临床主要可分为湿热证、寒湿证、脾胃虚弱证和伤食证。
  
  11、渐进性消瘦
  
  (1)体质性消瘦
  
  (2)神经一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所致消瘦
  
  •下丘脑综合征。
  
  •垂体功能减退症。
  
  (3)恶性肿瘤
  
  (4)慢性感染。
  
  (5)消化道疾病
  
  •口腔及咽部疾病。
  
  •慢性胃肠疾病。
  
  •慢性肝胆疾病。
  
  •慢性胰腺疾病。
  
  (6)精神性厌食(神经性厌食)。
  
  (7)重度创伤与烧伤所致的消瘦。
  
  (8)药物所致消瘦。
  
  12、乏力、疲倦
  
  (1)乏力气短:伴汗出心悸,舌淡脉弱者,为气虚。乏力身重:伴纳呆脘痞,苔腻脉濡者,为湿困;伴面色萎黄,便溏或稀便,食少腹胀者,为脾虚夹湿。
  
  (2)乏力头晕:伴面色不华,心悸气短者,为气血亏虚;伴腰膝酸软,目眩耳鸣者,为肝肾亏虚。
  
  (3)乏力身黄:伴纳呆呕恶,腹胀或胁痛,苔黄腻者,为肝胆湿热。
  
  13、多发性肘膝关节炎
  
  (1)膝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骨痹”、“膝痹”范围,外邪侵袭而发病;外邪指的是风、寒、湿、热等。
  
  (2)中医:肝肾气血衰少,而肝主筋、肾主骨,与筋骨的关系非常密切,肝血不能养筋、肾精不能充骨,加以正气虚弱,不能抵抗风、寒、湿等外邪,风、寒、湿三气夹杂乘虚而入,导致发病。
  
  (3)临床表现:主要有疼痛、肿胀、畸形、运动障碍
  
  (4)中医关节炎分为:寒湿阻滞型、湿热蕴结型、气血虚衰型及肝肾亏损型4种。
  
  14、流鼻涕
  
  (1)黄色粘稠量多的鼻涕 这种鼻涕非常粘稠,不易擤出鼻腔。常见于感冒引起的鼻腔粘膜充血,分泌量增多而致。也可见于慢性鼻炎,副鼻窦炎等疾病。
  
  (2)黄色清稀量多的鼻涕 这种情况多为上颌窦中的浆液性囊肿破裂后,经鼻腔流出,量多,呈水样。
  
  (3)透明清稀量多的鼻涕 这时,鼻涕如清水一样,不停地产生和流出鼻腔。多见于风寒感冒,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另外,在有大量流泪时,由于有鼻泪管相通,故鼻腔中会有大量眼泪,所以常有“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形容。
  
  (4)白色粘稠量多的鼻涕 最常见于一些患有慢性鼻炎的病人,常年间断地出现,并有鼻子不通气等症状。
  
  (5)白色豆腐渣样的鼻涕 这种情况较少见,常常还伴有奇臭无比,见于一种叫作干酪性鼻炎的疾病。
  
  (6)黑色鼻涕 多是由于吸入了黑色灰尘等引起,本身并无特殊病理性意义。一些煤矿工人常有这种情况。
  
  (7)绿色粘稠量多的鼻涕 多由鼻炎及鼻窦炎等化脓性疾病引起。
  
  15、皮肤瘙痒
  
  (1)风瘙痒:是指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而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感觉异常性皮肤病。
  
  (2)中医文献中又称之为风痒、血风疮、痒风、谷道痒、阴痒等。
  
  16、烦躁、闷乱
  
  (1)烦者,扰扰而烦,躁者,烦剧而躁,
  
  (2)合言之,则烦躁皆热也,
  
  (3)分言之则烦在阳分,躁在阴分,烦浅而躁深也。
  
  (4)《难知集》曰∶火入于肺,烦也。火入于肾,躁也。痘疹烦躁,大非所宜,若吐利厥逆,腹胀喘促,谵妄狂乱,昏不知人而烦躁者,谓之闷乱,乃不治之证。
  
  (5)闷乱:有当靥不靥,身热闷乱不宁,卧则硬气,腹胀泄泻,寒战切牙,手足并冷者,此脾胃虚寒。
  
  (6)急用异攻,以救阴阳,助其收靥。
  
  (7)若大便秘结,手足皆热者,此脾胃实热,宜清凉饮,以扶阴抑阳。
  
  (8)更有哽气喘咳,腹胀下气,手足微温者、此脾虚不能收摄而腹胀下气,肺虚不能输降而哽气喘唆耳。
  
  二、蓝耳病分类辩证【猪群】
  
  (一)、怀孕母猪常见的蓝耳病
  
  1、蓝耳
  
  2、早产/乳猪脐带肿大/出血。
  
  3、嗜睡
  
  4、厌食
  
  5、呕吐
  
  6、发热
  
  8、 咳嗽
  
  8、喘
  
  9、流鼻涕
  
  10、皮肤瘙痒
  
  11、流产
  
  12、早产与小产
  
  13、死胎、木乃伊
  
  14、共济失调:四肢划动、瘫痪、八字脚、抖动。
  
  15、腹泻
  
  16、渐进性消瘦
  
  17、乏力、疲倦
  
  18、多发性肘膝关节炎
  
  19、皮肤瘙痒
  
  20、烦躁、闷乱
  
  (二)、断奶仔猪常见的蓝耳病
  
  1、蓝耳
  
  2、早产/乳猪脐带肿大/出血。
  
  3、嗜睡
  
  4、厌食
  
  5、呕吐
  
  6、 发热
  
  7、 咳嗽
  
  8、
  
  9、 流鼻涕
  
  10、皮肤瘙痒
  
  11、流产
  
  12、早产与小产
  
  13、死胎、木乃伊
  
  14、共济失调:四肢划动、瘫痪、八字脚、抖动。
  
  15、腹泻
  
  16、渐进性消瘦
  
  17、乏力、疲倦
  
  18、多发性肘膝关节炎
  
  19、皮肤瘙痒
  
  20、烦躁、闷乱
  
  (三)阳性型的蓝耳病
  
  1、 蓝耳
  
  2、 早产/乳猪脐带肿大/出血。
  
  3、 嗜睡
  
  4、 厌食
  
  5、 呕吐
  
  6、 发热
  
  7、 咳嗽
  
  8、
  
  9、 流鼻涕
  
  10、皮肤瘙痒
  
  11、流产
  
  12、早产与小产
  
  13、死胎、木乃伊
  
  14、共济失调:四肢划动、瘫痪、八字脚、抖动。
  
  15、腹泻
  
  16、渐进性消瘦
  
  17、乏力、疲倦
  
  18、多发性肘膝关节炎
  
  19、皮肤瘙痒
  
  20、烦躁、闷乱
  
  鲁迅《故乡》
  
  “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
  
  【人 、 猪】为什么会生病、致疾、死亡?
  
  <心医集>:清•祝登元
  
   嗜异味者必得异病,
  
   挟怪性者必得怪症,
  
   习阴谋者必得阴祸,
  
   作奇态者必得奇穷。
  
  诸病皆有药,独此心一动,诸患为招,虽百华佗扁鹊在
  
  报告人—-黄双辉
  
  广州天科集团   首席兽医
  
  华南农业大学国际中兽医研究所  客座研究员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